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6-20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试题

一波教师资格证笔试习题来袭,大家不用担心没有习题练习了,师大教科文教育小编已经为大家汇集了一些练习题,考场上不会手忙脚乱!

  1. 阅读下面的写作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巧克力的甜和其他糖果的甜有何不同?巧克力的味道会让你联想起什么?假如让“巧克力”成为一个意象,你觉得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运用?
    生1:巧克力的甜里有一点点苦,但是苦之后,又甜又香又浓。
    师:哦,开始品味出感觉来了。
    生2:小时候,阿姨从城里来看我,带来一盒巧克力,看着它精致的包装,我一直都舍不得吃,这样的回忆总让人感到温暖。
    师:小小的一盒巧克力,都沉淀着美好的回忆。
    生3:我总觉得巧克力象征着一种高贵,倒不是因为它的价格有点高,而是它的气质不一样,像贵族。
    师:这种感想充满了思辨色彩。
    生4:巧克力可以在表现爱情的文字里作为一种意象使用,比如男主人公送女主人公一盒巧克力,可以暗示一点情感什么的。
    (学生笑)
    师:哈哈,爱情的滋味多么甜蜜。
    生5:巧克力刚入嘴时,它的融化像春天里的最后那场雪,让人眷恋。那种甜蜜里带着一种惆怅,叫人难以忘怀。我以前吃巧克力的时候,总喜欢让它化得慢一点,再慢一点,那种舌尖上的回味,总好像带有一种无限留恋的感觉。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似乎让你重新发现一个世界。
    (学生鼓掌)
    师:多么精彩的发言!这样的发言也让我们发现一个世界。
    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真实情境下的真实感悟
    B. 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
    C. 学生发言未按照教师提供的思路,教师评价没有发挥纠偏作用
    D. 高中作文教学要着力与培养思辨能力,感悟能力不是教学重点
    【答案】D

    2.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讲《<呐喊>自序》时,我自感底气不足,于是在课文以外研读了鲁迅先生相关作品。其后,我把《<呐喊>自序》逐字逐句地诵读了20遍,终于找到了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点,即文中的四个关键词——梦想、寂寞、希望、呐喊,也明确了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我要向学生讲授什么,而是师生一起“悟寂寞的学者,做清醒的斗士”。教师有准备还远远不够,学生没有积累,无法和鲁迅对话,也无法和我产生共鸣。于是,在正式教授《<呐喊>自序》一课之前,我指导学生阅读了鲁迅的多篇作品,包括《药》《记念刘和珍君》《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等。有了这些积累后,我布置学生预习,建议他们用朗诵的方式学习《<呐喊>自序》,并做初步的鉴赏。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不仅深度研读了鲁迅作品,还做了学情分析
    B. 备课过程体现了教师、学生、作者、作品对话的理念
    C. 课前阅读的篇目虽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能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D. 教师以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为基础,确定了理解课文的关键词
    【答案】C
    【解析】《药》《纪念刘和珍君》《聪明人、傻子和奴才》都是鲁迅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特点,因此C项表述错误,故选择C选项。

    3.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我还想补充几则资料供参考,一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二是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深刻体会梁先生“印象深刻”“至今不能忘记”等语句。这几则资料对理解文本或许有所帮助。
    对上述课例评析中提及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
    A. 帮助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梁启超其人其文
    B. 三份资料指向不一,不利于师生解读文本
    C. 均为回忆性散文,对了解人物性格有所帮助
    D. 供教师备课参考,不宜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答案】D
    【解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秋实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是梁秋实的一篇怀人散文。《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深深的思乡情绪。《饮冰室文集》是梁启超自选的一部文集。因此可知A、B、C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择D选项。

    4.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层次是“懂事儿”,即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拓展到几乎占领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教师是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实现将这一层次限定在较短时间内的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的概念,然后再验证这些概念,但是如果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感悟文本的真髓,就会使学生没有爬坡的感觉;第三个层次是“品味儿”,就是对文本“为什么这样写”的剖析,通过适当扩充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而归纳其写作风格。
    对上述教学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 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
    C. 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D. 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答案】C
    【解析】“懂事儿”“知趣儿”“品味儿”是用东北话的语言总结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而非专门化的术语,因此可知C项表述不准确。故选择C选项。

    5.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对《故都的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读课文,再让他们看相关的风景图片,品味语言的感染力;第二步是再读课文,直接进入描写“故都的秋”文字部分,体会作者伤感悲凉、忧郁孤独的感情;第三步是赏读课文,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底蕴。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阅读的主动权
    B. 教师的反思关注对理论的解读,缺乏对教学行为的分析
    C. “教得味同嚼蜡”是因为教师讲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D. 教师的反思纯粹罗列现象,没有提出教学改进的具体方法
    【答案】C
    【解析】“教得味同嚼蜡”意思是教师讲解中枯燥无味,与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多大关联。A、B、D三项的分析合理。故选择C选项。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资料,欢迎私信小编。微信关注“师大教科文教育”,微博关注“师大教科文教师教育”,这里汇集了最新资讯、教师资格证备考干货、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免费直播课程等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参加哟!

 师大教科文,咨询电话:400-011-0145

微信号:laoshiok22 、bnuNTCE

QQ学习群:2639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