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葡萄月令》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葡萄月令》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6-03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试题

一波教师资格证笔试习题来袭,大家不用担心没有习题练习了,师大教科文教育小编已经为大家汇集了一些练习题,考场上不会手忙脚乱!

  1. 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已经自读《<呐喊>自序》,并作了一些批注。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篇文章。先看第一段,请找出能够作为整篇文章线索的几个关键词。
    生:梦、寂寞、呐喊。
    师:鲁迅从寂寞中出来直接就呐喊了吗?还有哪个关键词?
    生:希望。
    (教师板书:梦、寂寞、希望、呐喊)
    师:今天我们就以这四个关键词为线索分析、鉴赏课文,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我把大家分成四个组,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解读这部分内容。一旦选择,就要对这部分文字负责。好,那四个组就叫梦之队、寂寞之源、希望之神、呐喊之组吧。现在给大家10分钟时间:5分钟自读,5分钟组内交流。读的时候注意:第一,文采,也就是哪个词句或语段特别精彩;第二,主旨,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和人格;第三,解释关键词,谈谈你的理解。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B.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
    C.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D. 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A项“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未体现,B项“分工明确”未体现,D项“展示要求”未体现。故本题选择C。

    2.阅读《葡萄月令》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葡萄月令》是一篇现代散文,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现代散文应该教什么。我们暂不谈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选文,这个问题更要有清晰的定位,按照我个人的理解,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作者的个性化表达。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的主要不同不仅在于文章形式和表达方式,还在于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散文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道”。唐宋散文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文以载道”。尽管古代散文有着时代与个体的差异,但总体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五四”以后的现代散文则打破了这个传统。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唤醒了散文家的个体意识,表达自我成为散文的总体诉求,随之形成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表达形式。因此,现代散文的教学要把个性化表达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对该教学反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教学内容的确是教学设计的关键问题
    B. 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C. 作家的个性化表达是现代散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D. 编入不同教材的同一篇课文,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材料“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作者的个性化表达。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的主要不同不仅在于文章形式和表达方式,还在于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散文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道’”可知,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故本题选择B项。

    3.阅读《项脊轩志》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有人阅读《项脊轩志》,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枇杷树思旧情,爱恨交加。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来撰写一副对联?
    (学生撰写对联,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生:庭院凄凄诉兰竹寂寂;桂影斑斑映血泪涟涟。
    师:好,谁再来展示?
    生: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惟有桂影寂庭阶。
    生: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书香满架,静听琅琅书声。
    生:望月移步折桂枝,今生有恨;睹物思人戚余心,来世续缘。
    生:风移影动轩不动,物是人非情岂非。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以往的积累,很好。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学生用对联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
    B. 学生撰写的对联并不工整,教师应系统讲授对联知识
    C. 教师要求学生撰写对联,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D. 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教师只是通过对联撰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不必系统地讲授对联知识。学生通过撰写对联,加深了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撰写后教师进行评价,没有体现学生修正、完善的过程。故本题选择A。

    4.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文言作品的教学应从作品解读鉴赏的角度去设计,而不应局限在疏通字词、传授文言知识,把文言作品鉴赏课上成汉语知识课。文言作品的精髓蕴藏于貌似艰涩的字面背后,语言本身只是作品情感、思想、文化的载体。可惜的是,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这只相当于为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铺平了道路。遗憾的是,不少师生在历尽千辛万苦,铺砌完山路之后,就转身下了山,与近在咫尺的旖旎风光失之交臂。因为他们又要赶紧修下一条山路……就这样,修了一辈子路,他们几乎从来没有领略过险峰的无限风光。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舍大取小、舍本逐末。试想,文言精品浩如烟海,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价值怎几个词法、句式了得?只经过“浅层处理”的名篇佳作,就像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才美不外见”,“骈死于槽枥之间”。
    对该教学论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文言文教学应借助文言词句感悟鉴赏
    B. 文言文学习无需关注文言此句的积累
    C. 文言文教学需系统讲授文言词法句法知识
    D. 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文言精品浩如烟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教学。材料观点显而易见,强调的是文言文教学不应只重视文言字词句的疏通,而应透过字的表面去探究更多的精髓。故本题选A。

    5.阅读下面的教学后记(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兴”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引入了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比如“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使教学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上述教学后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教师缺乏资源开发的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要求
    B. 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C. 教师“以俗解雅”的方法不符合古代诗歌学习的要求
    D. 教师重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灵活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材料中教师“以俗解雅”的方式是恰当的,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故本题选B。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资料,欢迎私信小编。微信关注“师大教科文教育”,微博关注“师大教科文教师教育”,这里汇集了最新资讯、教师资格证备考干货、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免费直播课程等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参加哟!

 师大教科文,咨询电话:400-011-0145

微信号:laoshiok22 、bnuNTCE

QQ学习群:2639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