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对从教意愿的深浅程度,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情况,所考察教师“三观”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占了很大的篇幅,而教育观里面就包含了尤为重要的以下两个知识点,在材料分析题以及选择题当中都经常出现。
素质教育内涵
口诀记忆:提素、个性、创、两全
提素:提高国民素质; 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两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发展教育,提高中华人民素质。在历年的考试中该要求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当中,会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进行提问,素质教育是以( )为根本宗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着重强调每个人先天差异,个性不一,应尊重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师因材施教。这一观点往往会在材料分析题当中体现,要求考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评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是否践行了或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比如说某个班上,有两个学生始终对某一知识点不明白,一个形象思维比较强,另一个抽象思维比较强,老师针对这两个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我们就说这位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当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呢,老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非预期结果,将学生的一些非预期行为转化成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认同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实践能力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知识。在这个位置,往年的考题呈现的形式并不只是在材料分析中体现,还会在选择题当中进行考察,其中有一个需要重点区分的知识点,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但是如果在选择题当中一旦出现问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的时候此时所讲的则是创新精神,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此处特别的留意。
两全:所谓两全,指的是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两个知识点。很容易进行理解,如果在某个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中只针对了其中一部分学生进行重视,老师的行为就是违反了素质教育内涵的面向 全体学生的理念;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占用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环节中的任意一个发展时间,都是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记忆口诀:学、习、过、人
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要求教师对教学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教育者为中心——学习者为中心 (学)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以训练,尊重学生观点与意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内容在考试中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教师要想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就要有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动手这样的一些教学过程体现,比如在课堂中设置了学生进行知识的讨论,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算等这样的一些环节都是在践行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教学观的基本要求。
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以往的教学形式上,教师都是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喂到学生的嘴里,这样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现代教育理念当中更强调的学生学习的一个自主性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语文老师想要发展学生一个勤背古诗文这样的一个良好习惯,每个周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一首古诗,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到了第二个学期,老师没有再写,但是学生依然坚持着每个周背诵一篇古诗词。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同时更是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学观的基本要求。
重结论轻过程——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过程,创设生活情景,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将疑问和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重视非预期结果。某语文老师在上课“雪”这一文章的时候,此时正好窗外飘起鹅毛大雪,某学生突然说了大声说了一句,外面在下雪,我们不如出去打雪仗吧,此时,老师放下书说:我们在打雪仗的时候要认真观察自己看到的雪是什么形状,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强调完纪律之后带着学生出去打雪仗。后面学生对雪这篇文章一直记忆犹新。这就是老师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达到的明显而突出的效果。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插话这一非预期结果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而且还利用了这样的一种疑问和学生的好奇作为了教学资源。教师的优秀总是在特别的教学方法中获取教学成就的。
关注学科——关注人
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以及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情感养成 。这里所说的情感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学生的日常情绪,学生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等。这里的教书育人也可以做分步的理解,教书是对学生的智育,育人呢则是对学生的德育。现代学生的情感认知已经不同于以前,想法也是千奇百怪,作为老师,不光要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比如学生喜欢哪一门科目不喜欢哪一门科目,处在叛逆期的学生心情,生活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一些因为情绪而存在一些隐患之类问题,老师要经常沟通掌握。在考题中,最多的是会出现老师因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畏难情绪做出心理疏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手段,我们在答题中就可以说这位老师践行了新课改下教学观的基本理念。
以上介绍了教师“三观”——教育观,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